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栏目设[09/01]
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刊物宗[09/01]
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征稿要[09/01]
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投稿方[09/01]
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收稿方[09/01]
- · 《中国卫生经济》数据库[09/01]
疫情应对模式效果研究显示:有效控制疫情 经济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疫情暴发后,美国政府视“救市”如“救火”,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多轮大规模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,以此刺激美国经济反弹。“美国抗疫‘躺平'并非为了
疫情暴发后,美国政府视“救市”如“救火”,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多轮大规模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,以此刺激美国经济反弹。“美国抗疫‘躺平'并非为了挽救经济,而是为了挽救某些人的特殊利益。这些举措让美国富裕阶层赚得盆满钵满,大批弱势群体成了美国政府抗疫‘躺平'的牺牲品。”刁大明说。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,服务业继续恢复,市场销售持续增长,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,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……8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7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显示,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,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。
各地抗疫实践一再表明,科学防控、精准防控才是最有效果、代价最小的防控。只有快速反应、科学精准,用最有效的办法在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链条,以最快速度实现“动态清零”,才能尽量减少人力、物力与社会经济成本,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多时机和条件。
疫情的影响,当然不止于经济。董煜表示,尽管奥密克戎带来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,但中国人口基数大,再小的重症发生率都会带来绝对数较大的病例。“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可能会面临生命健康方面的更大威胁,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,这都是不能够承受的。”
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二季度表现也可圈可点,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。从增长来看,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,占83.9%;从就业来看,19个省区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;从价格来看,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,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%。
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之际,部分国家选择逐步放宽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。以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为例,回顾美国的抗疫之路,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,疫情阴谋论甚嚣尘上,戴口罩、打疫苗这些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都会激起强烈的党派纷争和民意撕裂,陷入了“收紧-放开-疫情恶化-再收紧-再放开”的恶性循环。
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深度冲击,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予以应对。然而,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态度和模式大相径庭,实际效果也千差万别。
有观点认为,“躺平”是为了挽救经济。在消极防疫模式下,美国的经济表现如何呢?
当地时间7月28日,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年化环比下降0.9%,加上美国此前公布一季度GDP年化环比下降1.6%,今年美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。
科学精准、动态清零,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,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
不同的疫情防控模式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?近期有机构开展相关研究,将主要国家疫情应对模式分为严格防控、偏紧防控、被动防控、消极防控四种,测算其经济损失。结果显示,不考虑宏观对冲政策影响,2020年至2021年严格防控模式下的经济损失率为2.3%,偏紧防控、被动防控、消极防控模式下分别为4.7%、6.8%、8.3%,表明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。
自2022年初奥密克戎BA.4、BA.5分支在南非被发现后,不过数月,毒株便扩散至欧洲、美洲、亚洲各地,带来全球新一轮疫情反扑。
疫情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。在算经济账时,我们需要首先看到: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影响,病毒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,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减少和控制这些负面影响存在着差别。
今年上半年快递日均业务量恢复至3亿件以上,超去年同期水平;今年前6个月,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.46亿吨,同比增长5.5%,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纪录;7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.2,在传统零售淡季重回扩张区间……近期多项数据显示,我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。
郭燕红将应对经验总结为六方面:一是实行扁平化指挥和调度,以问题为导向,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;二是“快”字当头,快采样、快送样、快检测、快追阳、快流调、快排查、快转运、快隔离、快诊断、快报告,全力提高疫情处置的效率;三是统筹资源,统一调度、统一指挥,快速打好歼灭战;四是高效开展核酸检测,及时控制社会面传播的风险;五是快速流调,排查风险人群,力求不漏一户、不漏一人;六是加强社区管理,强化四方责任,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,严防新的感染增量发生。
由消极防疫产生的连锁经济反应,也给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严重“后遗症”。“美国经济政策的负面外溢性很强,别国持续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,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不确定性。”刁大明说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卫生经济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sj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2/1306.html